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揭秘赵本山“贸易王国”崛起路线图

揭秘赵本山“贸易王国”崛起路线图

发表日期:2009-11-12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原本可以过着非常恬淡舒适的生活,但他从一开始就没停过。

  “市场推着往前走,想停都停不下来。”赵本山对记者说。

  即便往了三亚进行休息,他的咳嗽也一直没好,“压力很大,2009年要做的事很多,也很重要。”

  重要的事,一是指“刘老根大舞台”进京;其次,为打造艺术团本身的品牌,本山传媒与搜狐网、辽宁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形成战略合作,几档娱乐节目也在加紧制作。

  “我那天一照镜子,吓了一大跳,怎么脸上的褶子多了,白头发也多了,5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七八十岁。”赵本山笑着说道。

  最想做的还是文化产业

  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也多次提到赵本山每年的收进题目,比如有2000万元、7000万元,甚至身价7亿元之说,但这些数字在接近赵本山的朋友看来,属无稽之谈。

  赵本山的好友、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说,赵本山从一名民间艺人成为企业治理者,是由于他在不断超越自己,“他的根扎得很深,手却伸得很长。”

  1993年,当时已连续参加三届中心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赵本山已是全国炙手可热的笑剧演员,当时他积累了一点钱,就想做点事。那年,赵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主要经营文化、广告和影视。

  当时市场最为活跃的电视剧的制作单位都是电视台或其下属机构,民营资本很难进进这个领域。没办法,赵本山只能做些“歪路生意”,“和文化产业不沾边,主要是煤炭、油啊运输什么的。”赵本山告诉记者。

  尽管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但赵本山的一位好友告诉本报记者,从赵本山内心而言,他还是想做文化产业,并不习惯煤炭行业那种贸易运作模式。这也正是赵本山从未离开过小品舞台以及表演艺术的重要原因。但要怎么做,做什么,当时赵本山心中并没有底,他也在寻找。

  2000年,离开二人转舞台20年的赵本山在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当晚兴奋不已,灵感迸发,“我一宿没睡,怎么样能把‘二人转’给弄活的思路,在那一晚上,我全想好了。”赵本山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有些兴奋。

  2001年,赵本山与《时代商报》社共同策划运作了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200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

  通过“本山杯”二人转大赛,民间大部分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几乎齐聚赵本山门下,所收学生30人,这也储备了他最为重视的“特殊人才”资源。

  2003,赵本山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以及本山艺术学院。同年4月1日,赵本山的徒弟们开始在沈阳大舞台演出二人转。“但遇上‘非典’,上座率是很低的。赔了一年的钱。不过赵本山信心挺足,赔钱也要做。”当时为赵本山出谋划策的好友告诉记者。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