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影响中国的七大贸易偶像(4)

影响中国的七大贸易偶像(4)

发表日期:2010-01-15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1991年,韦尔奇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大家都还沉醉在牟其中创造的“罐头换飞机”的神话当中,没有几个人理会他。但1999年和2004年韦尔奇再次来到中国时,已经是“天下无人不识君”,受到了中国企业家群体最大热情的欢迎与膜拜。2004年,海尔正在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联想收购了IBM公司PC业务,TCL收购了法国的施耐德……他们迫切地需要向韦尔奇讨教多元化的“秘方”。

  收益最大的恐怕是大型国企领导人,由于他们的企业面临的题目正是与当初韦尔奇执掌GE时碰到的题目相似。21世纪初,中国的国企经过“抓大放小”、吞并重组后,已经变成一头头巨型猛兽,并将在几年后发出可怕的威力。

安迪·格鲁夫

  安迪·格鲁夫信仰“专注”精神

  1936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56车逃离苏联统治下的匈牙利来到美国,1968年参与创建英特尔公司,1994年首次访华,1997年卸下CEO职务。

  1994年,北京中关村大街,人潮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每个电脑柜台前都挤满了前来攒机的人。第一次访华的安迪·格鲁夫见此情景,不禁热血沸腾,回往之后马上制订一个计划:直接向中关村供货。

  从创立伊始,英特尔公司便无数次走进“死亡之谷”。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遭遇日本公司强烈阻击一度陷进困境,格鲁夫只得避其锋芒,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艰难转型。在格鲁夫的领导下,英特尔击败了日本企业、击败了无数与英特尔同时起步的半导体产业公司,并在比尔·盖茨庞大帝国的攻击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今天的计算机领域形成了英特尔和微软两家软硬巨头垄断的局面。

  在格鲁夫所著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变革,以及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搜集信息以促成正确的变革。在瞬息万变的计算机行业,稍一瞌睡,就可能陷进万劫不复的困境。

  格鲁夫与韦尔奇可以并列为治理上的“双子星座”——前者信仰“专注”精神,而后者却坚持推行多元化战略。但在1994年的中国,企业家们都处在一种亢奋之中:三株和飞龙迅速崛起,史玉柱正在布置他在保健品市场“三大战争”,张瑞敏喊出了“海尔是海”的口号……唯一例外的是王石,那一年他由于多元化扩张陷进困境,正面临董事会的“逼宫”。他愤怒地宣称这些资本家是“门口的野蛮人”,但冷静之余,他开始收缩战线、踏上房地产的专注化之途。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