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张大中创业故事揭秘:小贩到老板(3)

张大中创业故事揭秘:小贩到老板(3)

发表日期:2010-01-15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张大中的几十台手工落地灯固然是三无产品,还是被居民们抢购一空,甚至还有一个供销社来向他采购了几十台。在甘家口的一个商场里,张大中卖出的8个落地灯共纳了2.4元税,而20多年后,由于将大中电器以36亿元的价格卖给国美,他纳税5.6亿元,成为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纳税人。

  60台落地灯最后一共赚了160块钱。对于一个月工资30块,还要上交老婆26块的张大中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这笔钱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不是多了几个月工资,而是从根本上坚定了他能够靠自己双手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从插队的农民,到供销社电工、到供销社售货员,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东西获得公众的认可,卖出往的落地灯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1982年底,张大中向供销社领导递交了辞职信--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都是一封个性化十足的辞职信--由于这份工作不符合本人理想,我决定辞职,请供销社领导予以批准--供销社的领导和岳父岳母出于好心,都极力劝阻他别丢掉这个铁饭碗,但是张大中还是选择了辞职。

  落地灯的生意做了没多久,张大中发现一个朋友单位有一批积存的电子元器件,可以用来做音响放大器,他如获珍宝,低价买下,用自己的电子知识做成一批音响放大器卖,物资匮乏的市场再次给了先走半步的张大中丰厚的回报--放大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82年4月,张大中成立了张记电器加工展,专门生产音响放大器,后来拓展到音箱制造、安装等领域,后来改名为金钟音响厂,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每年能赚辆奥迪的钱。

  音响制造厂做了几年后,张大中发现,在北京,制造业不如贸易,北京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制造业的利润太低,资金周转周期太长,我发现做电器原配件赚钱更轻易。他立即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子原配件的销售上。

  1986年,张大中的第一家电器原配件门店在中组部路口的灵镜胡同8号开业了,固然只有十几平米,但是生意非常红火,他手里攒下了四五万的积蓄。他承认,自己跟一般的小老板没什么两样,有钱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着往存款,先存一半在银行,剩下的再想着往增值,我就是按着最朴素的道理在做生意,从来不拿自己往冒险,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多少。张大中说。

  违纪当上大老板

  张大中从一个小老板向大老板奔腾的标志性事件,应该从他的一次违纪算起。

  事实上,张大中的创业经历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紧密相关,他的遭遇集中代表着一代草根企业家的命运。1986年的一天,张大中被通知,往北京市工商局坐一坐,他心情忐忑地往了--违纪了,由于他的张记电器加工展开了两家,那时,任何个体户不答应开分公司,连锁店还完全是一种资本主义特质明显的玩意儿。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