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创业思索 > 创业案例 > 名牌背后(2)

名牌背后(2)

发表日期:2010-01-17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四、天福号酱肘子
  
  说到天福号,北京人大都知道慈禧老佛爷爱这口,有人还能道来它的故事——
  
  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展,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  所以一直不景气。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以为这匾有上天赐福之意,于是买回悬挂自家门楣之上。
  
  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他心里非常着急,只好将这锅煮烂的肘子反复加工整理,委曲出售。恰好,有一位刑部老爷买后当场品尝,称:“今天的肘子酱得好,又酥又嫩,不腻口,不塞牙,口味香绵。”不一会儿,又有一位宫内宦官来买肘子。宦官走后,刘抵明生怕大祸临头,然而却又一次福从天降。从此,刘抵明认真研究总结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因此,清朝的王侯将相都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天福号”也随之名声大振。据传慈禧太后尝过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腰牌,规定天天定量送进宫中。
  
  现在天福号酱肘子依然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著名书法家舒适送天福号对联一副——上联“天厨配佳肴熟肉异香扑鼻过客闻香下马”;下联“福案调珍馐酱肘殊味袭人宾朋知味停车”。
  
  五、狗不理包子:并非“狗也不理”的包子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展的小伙计。这家展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由于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四周开起了包子展,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洁,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展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往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