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短信业务面临困境——自2004年7月起,***和中移动对此领域整顿的力度加大——新浪再度进退失措。据说,在其他sp都努力采取补救措施时,新浪的高层一直不见消息,甚至也没有主动和中移动修复关系,“不少治理者还把自己当作网络的代表人物,不愿意放下心态做出调整”,一位曾在新浪担任要职的人士表示。短信业务的萎缩极为明显:如2004年第二季度时,ivr业务还有500万美元的收进,到第四季度时已变为20万美元。
同样让新浪的优越感变为尴尬的是,固然新浪一直保持着网络新闻的霸主地位,并因此占据了网络广告的大半山河,但这个上风已经越来越不明显。2004年第四季度,固然新浪的广告收进仍保持着较往年同期41%的增长,达1830万美元,但此一领域的第二名搜狐同样成长显著,录得1590万美元广告收进。两家公司在广告收进上的差距保持在200万左右,已近一年,这让部分业内人士以为,搜狐在广告收进方面超越新浪或许只是时间题目。这个压力在新浪内部并非不存在,2004年11月,负责此业务的新浪市场总监张莅政辞职。
恶意收购
新浪的衰落,在行业内并非秘密,正是因此,整个2004年,关于新浪将被出售的消息不尽于耳,其中最显著的购买者,是试图在中国有所突破的雅虎。一度传说,雅虎和新浪已经进行了深进接洽,但终极止步于报价之前。
当时,新浪还曾信心爆棚对外表示,没有人能够收购自己,正是在这种极端自傲的心态下,本已股权分散的它并未提前设计毒丸等任何防范敌意收购的措施,也因此,当盛大突袭得手,新浪的表现几乎手足无措。
而另一个关键转折是,由于无线增值业务的成绩迅速下滑,新浪的治理层显然也已对公司失往耐心——固然中移动对于无线业务的整顿始于7月,但对于各家公司的业绩影响直到10月才以数字形式体现出来——正是2004年10月起,在新浪股价维持在35元上下时,包括ceo汪延、cfo曹国伟、执行副总裁蒋显斌、coo林欣禾、董事长姜丰年、董事曹德丰等董事会的九名成员,共抛售97.4433万股新浪股票,占总股数1.93%。
即使这一行为不被视为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非法交易,这个行为也进一步让后来陈天桥的进主顺理成章。
陈天桥想从新浪得到什么?他曾无数次对外界表达过“网络迪斯尼”的宏大梦想,不过那还太过远远,更实际的题目是,网络业内已经感受到了游戏行业将如无线业务一样遭遇整顿的压力。而这一次收购,让盛大获得了从年轻人为主的娱乐人口到主流人口的平台,企业的基础一举被夯实。
善于言词、极富自信、不够谦和且缺乏幽默,这是熟悉陈的人对他的描述,经此一役,这个目前中国网络界最大玩家又多了一个特征:野心蓬勃。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