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学院 > 企业病诊断技术 > 乳业之殇幕后的营销黑手(2)

乳业之殇幕后的营销黑手(2)

发表日期:2010-01-10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但90年代末以来,面对快速膨胀的中国乳品市场,各路诸侯为了争夺行业霸主地位竞相扩张,谋求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做行业老大成为各巨头的竞争焦点,激进的战略导致营销策略的短期化,品牌构建太漫长、产品创新太麻烦,他们认定消费者就是贪便宜,信广告,“一个便宜百个爱”,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广告不停吹嘘,就没有什么销不出往。因此广告战、价格战等吹糠见米的方式成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武器,如此“杀敌壹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便十年来连绵不尽、一度达到“奶比水贱”“买一送二”的惨烈程度。于是凭借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强势主导地位,压低原奶购价、挤压弱势奶农的利益就和还原奶甚至劣质奶一样成为乳业巨头们追求本钱领先的竞争上风之源。在这个倾销霸术的逻辑中,企业自身市场份额的扩张是一切策略的出发点和终点,低价是第一位的,质量相对于本钱是从属性的,消费者不失事就行,奶农等利益相关者必须允从此号令。在这一竞争逻辑改变之前,哪怕是还原奶/早产奶/回炉奶/大头奶等行业质量丑闻层出不穷,哪怕是奶农们一次次含泪杀牛,哪怕是因价格战导致全行业亏损的危险致使行业巨头们与2007年6月签订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价格战也没有停!

  由于主要产品线集中在价格敏感性高的中低端奶粉市场,三鹿在高速扩张中为巩固奶粉大王的地位,更将价格战做为迅速抢占市场的核心,于是三鹿有18元/袋甚至价格更低的婴儿奶粉,但这同时使三鹿的运营始终面临财务压力,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三鹿一度“以奶粉一出场,每吨就亏三四千元”的低价倾销,这使得其更必须尽可能地压低前真个原料收购本钱,据报道,三鹿的收购价一直比蒙牛和伊利低3%~5%,这样一来,奶场则更愿意把奶卖给蒙牛和伊利等企业。而被三鹿在合同中用设备/资金/检测标准等套牢,而不得不将奶卖给三鹿的奶农和奶贩们自然心有不平,有了掺假甚至侥幸惨毒德的动机。

  二、对内部营销自以为是的漠视是导致掺毒奶粉流进市场的直接原因

  即便有不法奶农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甘冒“牢狱之灾”往掺毒,也要经过乳品企业的相关检测,三鹿的原奶收购以及检测职员为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昵?还有为何在原奶中掺进有毒的三聚氰氨业已成为业界的潜规则的情况下,三鹿以及那么多乳企的员工们就没有一个对掺毒原奶予以揭露或制止,而听任其制成毒奶粉流进市场昵?还有在消费者在2007年11月份即已经投诉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题目的情况下,为什么一直到8月6日三鹿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有毒奶粉昵?这显然不能简单地回于无知与疏忽,只能说明三鹿的内部营销出了题目,致使三鹿的整个内部组织系统对于这类事情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对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形象缺乏主动关注!对消费者的安全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企业危机麻痹不仁,漠不关心!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